1月23日 CCTV-1
鑼鼓喧天鬧新春 民俗演繹年味濃
1月23日,央視《晚間新聞》頭條報道鹽都區春節文化民俗踩街活動,向全國觀眾展示了鹽都風采。15支踩街隊伍全部由鹽都區各鎮區街道組成,600多名民間藝人通過花車、蕩湖船、踩高蹺等表演方式在濃郁的年味中展現出獨特的傳統文化魅力。
1月23日 江蘇衛視
節日期間加快建設
1月23日,《江蘇新時空》聚焦濱海。在張家河閘站項目建設現場,向東50公里就是整條水道的入???。自去年7月開工以來,這里就一直是一派繁忙的建設場面。建設者們正全力沖刺四月底實現水下驗收,五月底機組基本具備開機條件。
1月23日 新華日報
“莊稼醫生”踏雪開處方
“下雪了!瑞雪兆豐年!”15日一大早,一整夜風緊雪飄后的射陽大地已是白茫茫一片。射陽縣農科所副所長、江蘇省現代農業(稻麥)產業技術體系射陽基地主任黃萍霞剛起床便沖到窗前,看到外面的積雪,心里只有一個念頭:去田里看看麥子!
當日清晨,射陽縣氣溫低至-5℃,黃萍霞開車趕往基地的麥田,查看苗情。寒風吹得人趔趔趄趄,踏雪前行,腳下發出嘎吱嘎吱的聲音。眼前,240畝的麥苗在雪下可見青綠的葉尖。
新年第一場雪的到來,讓“靠天吃飯”的莊稼人新春添喜?!斑@幾年難得見到積雪,這次雪有1—2厘米深,是個好兆頭?!秉S萍霞高興地說,“雪的到來讓麥田增加了濕度,為土壤存儲了大量水分,避免干凍,并且低溫環境也能凍死部分蟲卵,減少來年蟲害發生風險?!彪S后,她俯下身子仔細查看麥苗長勢。
在黃萍霞的包里,一個文件夾、一把卷尺、一支筆是她的“農田三寶”。每到一處田間,黃萍霞便拔取一些麥苗,放在文件夾內頁鋪開,用卷尺測量株高,再考察葉齡、根部分枝情況等。
“株高:17.2cm,葉片數:5.4,根部分枝:3個?!秉S萍霞習慣用手機拍下樣本照片,每張都詳細記錄著日期、氣溫、定位、播種時間、品種等農作物身份信息。這樣的照片,在黃萍霞的手機里就有上千張。
“黃老師就是我們的‘莊稼醫生’,專門給莊稼開‘處方’?!狈N植大戶陳允生見到黃萍霞便走上來寒暄。在村民們的記憶中,過去的十多年里,無論嚴冬酷暑,黃萍霞幾乎走遍了射陽的每一片糧田。
“田間溝系有些塌陷了,要注意清溝整地,防范冬春雨雪后漬害發生?!薄安シN有些晚,根部分枝較小,可以適量追肥,有問題咱們再電話聯系!”短短十分鐘內,黃萍霞已經為兩處麥田開出各自的“藥方”。
走出田間,黃萍霞的鞋上已沾滿泥巴,她跺了兩下腳,搓了幾下凍得通紅的雙手,便走向下一片麥田。
“有些稻麥品種在其他地區產量很好,但可能在射陽就不適合種植,這都需要大量的試驗示范?!秉S萍霞和同事們的日常工作,就是作為新品種的“擺渡人”,為農作物品種進入射陽進行“安檢”,選擇最適合當地種植的品種。十多年來,黃萍霞試驗示范的稻麥品種超過100個。
“媽媽,你怎么又不陪我了?”15日是周日,又正值傳統小年,黃萍霞年幼的小兒子打來電話,詢問媽媽為何不能在家陪伴自己。電話中,黃萍霞囑咐上初中的大女兒照顧好弟弟,工作結束會盡快回家?!按蠹液煤眠^個年,土地也在休養生息。等開春,麥子返青,新一輪的春耕備耕又要開始了,春日總是讓人期盼?!秉S萍霞說。
1月24日 CCTV-1
沉浸式非遺表演讓人流連忘返
大年初三,央視一套《晚間新聞》欄目報道東臺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巧妙活化引用到節慶活動中,沉浸式情景劇輪番上演,踩街巡游妙趣橫生,讓人們深深沉醉其中。
1月24日 CCTV-13
1月24日,《朝聞天下》播出《江蘇鹽城喜慶迎新春 熱鬧過大年 尋年味品年俗沉浸式過大年》,聚焦亭湖區的民俗博物館尋年味品民俗、沉浸式過大年。市民們一邊品嘗地方特色小吃,一邊參與趣味小游戲;在非遺展區里,面塑、剪紙、書法等中華傳統技藝輪番上演,引得市民駐足觀看。
1月25日 江蘇公共·新聞
動物園里過大年
1月25日,江蘇公共·新聞《早安江蘇》聚焦了大豐動物園里剛剛滿月的非洲獅三胞胎。兔年春節假期,正趕上大豐港動物園的三胞胎非洲幼獅滿月,三個小獅子首次亮相迎客,迎來了大群游客前來觀看。
1月26日 CCTV-13
春節用電增長明顯 各地多措并舉保供電
1月26日,央視聚焦鹽城電力部門。除夕夜,鹽城全市用電量首次突破了1億千瓦時,部分地區變壓器負荷已經達到了80%左右。國網鹽城供電公司提前落實值班車輛、應急電源、備品備件等物資保障措施,確保全市人民度過一個溫暖祥和的春節。
1月26日 CCTV-17
編織漁網 體驗別樣春節
1月26日,央視《中國三農報道》欄目聚焦射陽。漁業是射陽黃沙港鎮的特色產業。春節期間,當地專門舉辦了漁網編織體驗活動,20多位小朋友在漁民的指導下,全神貫注地手拿梭子網線,按照要領編織漁網,體驗一個別樣的春節。
請輸入驗證碼